《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?》笔记

理性的崛起

哲学好讨厌

苏格拉底喜欢到处找人辩论,每次非问到对方满脸羞愧地承认自己无知才放过你,终得雅典人民的厌恶,雅典500人陪审团审判苏格拉底死刑。第一次审判,投票结果280比220判死刑但可以用罚款抵消,苏格拉底不但不愿意出罚款,而且还羞辱陪审团;第二次审判,被羞辱的陪审团投出360比140票的结果判苏格拉底死刑,并不得以罚款抵消;看守被苏格拉底的学生贿赂,他本可以逃跑但却不愿对抗法律,遂,卒。

少年国王

雅典大战马其顿,年轻的马其顿王子率军,以马其顿方阵形成立体化作战,在击溃底比斯圣队后,雅典落入了马其顿之手,这个马其顿王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。亚历山大师从亚里士多德,在他的统治下,十分重视希腊文化,他的好友托勒密一世创建了宏伟的亚历山大图书馆。随着他的铁骑,希腊哲学著作遍布东欧、北非以及中亚,散布下无数思辨的火种。

使徒行传

基督教是犹太教发展而来,两者都信奉上帝,信奉《旧约》,信奉会有救世主出现拯救他们。犹太教认为救世主还没到来,基督教香香救世主就是耶稣,并相信《新约》。传教士保罗利用哲学传播基督教,这时的哲学被称为“教父哲学”。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提出,上帝不能干涉人的自由意志,认为自由比善更重要。西方世界的中心罗马发生了六天七夜的大火,整个罗马城的三分之二化为灰烬,罗马皇帝尼禄宣布这场大火是基督徒所放,开始了对基督徒大规模的逮捕和残杀。

上帝之城

基督教的《十诫》说“除了我以外,你不可有别的神”,基督教徒不敬拜罗马皇帝,也不参加罗马诸神祭祀,使得帝国减少了很多从祭祀而来的收入,因此频频受到迫害。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把罗马分为东西两国,各国各增设一个副皇帝,他退位后,其他皇帝开始争夺政权,西罗马帝国副皇帝的儿子君士坦丁颁布了《米兰赦令》,基督教开始摆脱受迫害的时代。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唯一的皇帝后,更是独尊基督教,让它成为了国教。

异教徒

基督教徒上位后,开始血腥屠戮异教徒和哲学家,他们破坏亚历山大图书馆,关闭柏拉图学院,哲学一度面临消亡的境地。哲学家们向东逃亡至东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边境,大部分人留在了这里小心翼翼地生活了两百多年后,阿拉伯帝国崛起灭了波斯。阿拉伯人对文化很宽容,在巴格达建立智慧馆,发起了百年翻译运动,哲学随着阿拉伯军队传播到了中东 、北非和西班牙地区。

神们自己

基督教在欧洲天下无敌后,又开始讨论起神学问题来,在这个过程当中,神学家们发现了哲学的没里,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更是成为教会的必修课程。这在欧洲又掀起了一波研究哲学的高潮,这个阶段叫做经院哲学。

群魔

中世纪的欧洲,神权凌驾于君权之上,罗马教皇会对不听话的欧洲国王实行“绝罚”。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,任何事情都没有上天堂重要。宗教裁判所是裁决异端的宗教法庭,对异端分子施加酷刑,甚至以火刑。教会鼓励人们检举异端分子,检举有奖,知情不报有罪。被检举者唯一能减轻刑罚的方法是检举更多的异端分子,这一招彻底让这个行业变成传销。异端分子还要被没收财产,有时还包括后代的财产,这些财产会被教会和当地政府瓜分。这是一个噤若寒蝉的时代。

异端的权利

教会敛财越发理直气壮,向欧洲百姓征收“什一税”、垄断遗嘱事业、实行卖官制度、发行赎罪券等等 ,甚至连日常宗教活动弥撒都要收费。信徒们对这些于教义相悖的行径没有产生怀疑,因为教会还垄断《圣经》,将之束之高阁,这样一切就都以教会的说法为准。但从13世纪开始,造纸术和印刷术开始改变这一切,人民开始买得起书,教会再也拦不住普通人阅读《圣经》。日耳曼人马丁路德怀疑罗马教皇的权威,他使用平民都看得懂的德文发表自己的看法,他的书畅销全欧洲,气得罗马教会把整个日耳曼民族开除出教,最后双方打了个势均力敌,从此欧洲基督教分成了两大派:天主教和新教。

奇怪的论调

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科学,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科学的受益者,人们只要享受现成的科技产品就好。哲学也是一样,哲学的现成产品就是、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人生观,他们以更适合传播的形式存在。你可以从世俗的人生观中选择一个渡此余生,甚至更偷懒点,直接信教,但是,如果你怀疑它们,那么,你可以开始学习哲学了。

童年的终结

尼德兰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,因为开放和自由,成为了各类异端分子、科学家、哲学家的避难地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定居尼德兰,他有着名言“我思故我在”,“我思”和“我在”是推理演绎的关系,前者为真而推导出后者为真,而不是大众误以为的因果关系。东方哲学是比喻式的,它的道理点到为止,不细说,不深究,不推理,不演绎,更不会自我怀疑;西方哲学则是数学式的,把怀疑当作戒尺,把逻辑当作纸笔,清晰而不暧昧的。

理性主义

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《几何原本》中,提出了伟大的五个公理和五个公设。欧式几何启发了笛卡尔,他发明了解析几何,并想要把欧式几何的系统应用到哲学研究上。

形而上学

形而上学的英文是metaphysics,它的来历是这样的:亚里士多德诗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,他的著作涉及的学科包罗万象,后人在分类的时候犯了难。一个叫安德罗尼柯的人想了个办法:研究有形事物叫physics,研究无形事物的叫metaphysics,意思是“物理学之后”,研究的是那些高于物理学、看不见、摸不着的学问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所有的“为什么”到最根本,都是在追问形而上学的问题,是对世界本质的看法。

二元论

心灵一个元,外界一个元,一共二元。人生其实是由无数个时间瞬间组成的,未来的痛苦只有到来的一瞬,才会伤害我,在那之前,我不会受到伤害。这样的人生观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痛苦,除了关心的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。

唯我论

世界因我而存在。张爱玲《倾城之恋》中曾写道:“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……谁知道呢,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,一个大都市倾覆了。”

寒冬夜行人

笛卡尔想按照欧式几何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,先找出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,再以这些公设为基础,按照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整个哲学。笛卡尔想法不错,具体工作却做的不太好 。哲学家斯宾诺莎则完美实现了笛卡尔的想法,他发表了《按几何顺序证明伦理学》,用几何去论证伦理学。

双星

对于科学家来说,数学是通往真理的桥梁,但不是真理本身。他们认为数学派哲学家创造的是用来衡量世界且可替换的尺子而已,而尺子并不是世界的真相。科学派哲学攻击数学派哲学是无根之木,公设本身就没什么根据。

理论名称理性主义经验主义
代表群体数学派哲学家科学派哲学家
研究方法演绎法归纳法
优点严谨产生新的知识
缺点不产生新的知识,公设未必可靠。结论不能保证绝对正确,永远又出错的可能。
#### 名利场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,可以上溯到巴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分歧:柏拉图认为“张三李四”生了又死,只有“人”这个概念是恒久的;亚里士多德则认为“张三李四”是具体的,而“人”这个概念是完美看过这么多具体的人之后在脑子中产生的,真实存在的是具体事物,不是概念。经院哲学时期,欧洲大陆神学家继承的是柏拉图,地理上与欧洲大陆分离的英国神学家则继承的是亚里士多德。到了笛卡尔时代,顺理成章演变成,大陆哲学家大都是理性主义者,英国哲学家大都是经验主义者,而率先举起了挑战理性主义的大旗的洛克就是英国人。 #### 巨匠与杰作 英国对抗欧洲大陆是没有优势的,直到牛顿的出现,他发表了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》。理性主义的莱布尼茨,和牛顿一样都是数学家,他们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。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比牛顿的更简单易用,而且论文比牛顿早发表三年。牛顿利用个人名气、民族主义、写软文等手段,打压莱布尼茨。牛顿对自己同事也毫不留情,生前与他有过节的胡克,死后他的实验室和图书馆都被牛顿解散,研究资料和实验器材也在搬迁中“丢失”。 #### 机械论 判断某个理论好用不好用,有两个标准:第一,看它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;第二,看他它是否足够简要。理论是用来指导行动的,比如古代人研究历法,是为了预测天气,好指导农业生产。我们今天都接受日心说,不是因为地心说不准确,而是因为日心说更加简洁。用这个标准去衡量牛顿力学 ,那么它绝对称得上第一流的理论。在牛顿的时代,机械论盛行 ,用物理学来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,这种观点就叫机械论。 #### 决定论 决定论,又称拉普拉斯信条,认为人的意识也是完全由物质决定的,整个世界该如何发展,该走向何处,都是由自然定律决定好了的。按照最严格的决定论,人类没有自由意志。 #### 暴风雨 休谟认为,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所争论的问题,实际上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回答,所以才会正反两面的观点都能成立。他怀疑理性主义的公设和经验主义的因果律。休谟的观点是,不知道就不知道,没关系。 #### 哲学怪兽 休谟有句名言,你怎么知道明天的太阳会照样升起。他认为,无论我们 过去看到多少重复发生的时间,我们也不能断言这事件在未来一定会再次发生。 #### 谎言的衰落 天主教会推出《禁书目录》,并且不断更新,最后一份到了1948年还在出版,很多哲学家的著作都上过这本《目录》。这个目录是向欧洲人民公开的,在教会势力薄弱的地区,这反而成为了宣传卖点,这些禁书传播地更快。随着时代的进步,教会势力越来越弱,再也没有能力把人送上火刑架。 #### 远离尘嚣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,人类看到的只是世界的表象,“物自体”经过“先天认识形式”加工后被人类感知到的是“表象”。 因为每个人的表象方式都是一样的,我们察觉不到真实的事物是否被扭曲。人的意识本身就是物自体,因果律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里,并不存在于物自体中,物自体是自由的,我们的意识也是自由的。作为物自体的自我意识,是没办法被我们察觉和把握的 ,科学永远无法研究人的自由意志。 #### 王者之风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,矛盾双方是可以共存的,但是处于互为差异、互相冲突的状态之中。事物的正题和反题最终化为合题,达到协调,从而升华。事物是不断向着高级形态变化,变化到最后就是绝对精神。 ### 理性的陨落 #### 傲慢与偏见 叔本华崇拜康德鄙视黑格尔,但年轻的他并没有获得黑格尔一样的名声。他的书晦涩难懂严重滞销,他的课学生不超过5个,但他把这些都归咎于世人的愚钝。晚年,他以格言体出了一本《附录与补遗》,叔本华终于出了名。 #### 悲观主义 叔本华是康德思想的继承者,但他认为的物自体叫“生命意志”。他认为生命意志是痛苦的根源,每个人都摆脱不了痛苦。欲望无法满足是痛苦,欲望满足后也痛苦。主张禁欲的叔本华本人却是言行不一,他的负面故事特别多,是一个谨慎、自私、暴躁、刻薄的人。 #### 理性的危机 对于哲学史来说,叔本华理论暗示了一个巨大的喂鸡——理性没落的危机。在他的理论下,非理性的生命意志比理性更本质、更重要,人类的理性只能做生命意志的奴隶。 #### 瞧!这个人 21岁的尼采在读过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后,开始崇拜叔本华本人和他的理论。身体孱弱的尼采,在45岁的时候发了疯。尼采的妹妹把疯了的尼采打扮成展览品,以获取财富和荣誉。她是个反犹主义者,利用尼采妹妹的身份,任意增删和篡改尼采的作品和信函,把尼采的学说变成了种族主义、国家主义的武器,法西斯分子纷纷拜在门下。 #### 钢铁之躯 尼采把道德分成了两种:奴隶道德和贵族道德,两者的区别在于,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总是在禁止,后者则是在鼓励。尼采不反对奴隶道德,但他反对奴隶道德强加在强者身上,他认为这会限制人类的发展。尼采反对人人平等,他经历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“多数暴政”,原始的民主模式让少数的聪明人屈服于庸常的大多数。“超人”这个词在尼采的理论里,是指摆脱奴隶道德、不被弱者束缚的强者。尼采和叔本华不一样的是,他认为禁欲是胆小者的逃避行为,应该承认痛苦,迎战痛苦,简而言之,尼采推崇的是一种精英主义。 #### 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 克尔凯郭尔也不同意黑格尔的理论。黑格尔认为人类信仰宗教不是自觉自愿的,是在绝对精神的驾驭下,被动地去信仰。人生苦难的他则认为,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,真正的选择是一种飞跃,他反对用理性研究宗教。 #### 科学新发现:理性的反击 科学的发现为哲学提供了三个重要的武器:物理学、进化论和心理学。科学的发展给哲学带来两个影响,一是把宗教完全打趴下,二是,随着科学的触角越来越广,机械论和决定论必然重新抬头。 #### 人猿星球 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四个关键信息:基因信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;遗传时会发生不可控制的随机变异;整个生物种群都面临着生存和生殖压力(长颈鹿&孔雀);后天变化大部分情况下不能改变基因。越来越多的科学发现佐证进化论,除了不断发现的化石,还有人工选育,它的过程就是加速版的进化论。进化论打击了基督教的神圣性,它否认了神创论和人类的神圣性。时至今日,美国一些州的教科书里甚至daer都不允许出现进化论,也有不反对进化论的基督徒,他们都说法是,人猿进化到一定得程度,上帝注入了灵魂。 #### 科学倒打一耙 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出现 ,导致先验理性受到了怀疑,量子力学的出现,否定了决定论和因果律。 #### 寻欢作乐 从A到H,罗素的啪啪史很精彩。 #### 快乐王子 罗素的学生维特根斯坦是个超级富二代,他父亲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奥匈帝国的钢铁产业,作为犹太裔,二战期间,为了救他两个姐姐,家族支付了1.7吨黄金给纳粹德国。这个富二代才华横溢:会多种乐器,擅长单簧管;喜欢飞行和机械,拥有一项改进螺旋桨的专利,有助于后来喷气式发动机的发明;参加一战,英勇作战,当上了中尉;独立设计过一幢现代风格的房屋,还为此房发明了一种涂墙的油漆;能雕刻出精美的胸像;当过药剂师,制作的药品质量出众;当过医学实验室助理,设计了新的医学实验方法;下乡支教,编了一本小学生字典。连乡下羊毛厂的机器坏了,他看一眼就知道怎么修,总之,他啥都会。 #### 逻辑实证主义 罗素想要建立一套严谨的逻辑语言来研究哲学,从而建立一座完美的哲学大厦。他们发现,剔除到最后,只剩下重言式和描述式两种命题。维特根斯坦写了一本《逻辑哲学论》,完成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工作。多年后,维特根斯坦又推翻了自己的理论,认为绝对的理性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结论,无法解释世界指导生活。 ####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同一时期的学说,它主张能带来好处的就是真理。以往哲学流派的重心都在欧洲,但实用主义最受欢迎的地方是美国。 #### 终结形而上学 大部分科学理论都是无法证实的,就如休谟所说,再多的偶然观测也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。波普尔提出,科学理论的标准是有被证伪的可能。算命、星座、巫术、宗教的理论往往就是不能被证伪的,例如“神灵存在,但是人类不可主动检测神”之类鬼话。 #### 实用主义的科学 作者对科学的定义:科学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、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、可以被证伪的理论。实用主义是证伪主义很好的补充,可以让证伪主义免去讨论那些因为条件所限、难以被证伪的理论。科学对人类的意义是有用的预言,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。 #### 科学是什么 科学坚持经验主义、坚持实用主义,并且完全开放,允许证伪、允许质疑,反对独断论。理论是否实用最好的检验办法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。 #### 永恒的终结 形而上学的问题都没有答案。 #### 存在与虚无 萨特的存在主义表示,只有人类存在这件事才是最最根本和不可动摇的。“我”其实指的是“自我意识”,它的前提是必须要有“自由意志”。对于个体而言,什么能体现自由意志呢?选择。萨特认为,人在各种极端的情况下,都有选择的自由,哪怕不选择,也是一种选择。萨特也提醒我们,既然有选择的自由,就要承担选择的责任。 #### 西西弗的神话 加缪的《西西弗的神话》讲了一个希腊神话,西西弗被众神惩罚,不许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,但是石头一到山顶又自己滚下来,西西弗必须再次重复这苦役,一直到永远。加缪认为世界史荒谬的,西西弗的胜利在于他意识到了这种荒谬,他从此不再是荒谬的努力,而是自己的主人。真实的人生也很荒谬,忽然开始,忽然结束,不一定有矛盾冲突,也未必有高潮和结局,寻找摆脱荒谬感来哄骗自己的借口,就是人生的意义。 #### 人生的意义 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?最有效的方法,是逼迫自己直面死亡,那个让你不立马去死的理由,就是你的人生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