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考试脑科学》笔记
第1章 记忆究竟是什么
短期记忆像正在编辑未保存的文件,长期记忆像已经保存在硬盘里的文件。保存文件的时候要认真命名并分类整理好,如果缺少这样的步骤,那么,在需要的时候,就无法调取数据。
海马体是记忆的守门员,负责判断该信息是否对生存不可或缺。
想要突破海马体的限制,就要反复输送信息,多次输送,海马体就会认为该信息重要。
成为聪明人,就要擅长欺骗海马体。
第2章 “欺骗”大脑的方法
忘记是人的天性,不会因人而异。
死记硬背的内容,基本上四小时后就忘了,但是,第二次记忆却会更容易。
第1次复习,第2天;第2次复习,再过1周;第3次复习,再过2周;第4次复习,再过1个月。
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,不要跟随潮流。
第3章 海马体和LTP
LTP是一种状态,是指神经元受到刺激结束后,依然保持激活状态。
LTP需要反复刺激才会出现,所以要复习,但是,我们也希望尽量减少复习次数。
θ脑电波是好奇心的脑电波,能够帮助记忆。
在回忆中,那些引发过我们强烈情绪的事件,往往记忆犹新。调动情绪,能加深记忆。
狮子记忆法:饥饿,记忆力更好;走动时,记忆力更好;气温低时,记忆力更好。
第4章 不可思议的睡眠
人睡着了,海马体也在工作,梦就是各种记忆碎片的组合。
睡眠中的快速眼动期就是在做梦,在迅速的整理信息。
θ脑电波分泌最旺盛的就是快速眼动期。
即使睡不着,只要安静的待着,海马体也会整理信息。
睡前一两个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期。
第5章 模糊的大脑
考试中,要先做有把握的题目。
一定要学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,这是生而为人的义务。
步骤分解地越详细,学习效率就越高。
要选择合适自己难度的学习任务,这样学习效率才高。
第6章 天才的记忆机制
要把知识记忆尽量转化为经验记忆。
多用费曼学习法。
使用耳朵比使用眼睛学习效率更高。
脑是越使用性能越好的器官,手指和舌头的神经异常发达。
多做手指运动,有利于大脑发展。
除开知识和经验记忆,还有一种更高级的记忆,叫方法记忆。
比如,骑单车就是一种方法记忆,即便,过了很多年,依然记得如何骑单车。
天才就是掌握了很多方法记忆,甚至,灵光乍现,都能帮他们解出正确答案。
作者没背九九乘法表,依然考上东大理科。他把所有的乘法分解成“10倍”、“2倍”和“1/2”。
天才的成长是指数型的,天才与天才的差距可能是2¹⁰和2¹¹。
学习中,永远不要放弃寻找方法,熬过“暴风雨前的宁静”,等待“突然的爆发”。
脑心理学专栏
色彩心理学
基于食肉动物的天性,饿的时候,看见红色,最有食欲,饱的时候,看见红色,最为厌烦。所以,快餐店多用红色,让人有食欲的同时,翻台率也高。
拳击赛事中,穿红色,胜率更高。考试中,红色封面试卷的考生,扣分更多。因为红色会消弱人的勇气,拳击手看见对手身上的红色会降低搏斗的勇气,考生看见红色会削弱挑战难题的勇气。
智力三大核心要素:逻辑能力、语言能力和热情,热情往往被人们忽略。
莫扎特效应
听了莫扎特的音乐,能让人变聪明。实验证明,听了莫扎特音乐会,能让人在1小时内,暂时变聪明,IQ测试提高8~9分。
其他古典音乐家的曲子,却没有这个效果。
乙酰胆碱(ACH)
乙酰胆碱是产生θ脑电波的根源,很多感冒药、止泻药和晕车药等中含有抑制乙酰胆碱的成分,比如:东莨菪碱和苯海拉明,购买的时候要看清成分。